从 1962 年 7 月 7 日开始,第 2 届太平洋 1,000 公里摩托艇马拉松赛在大阪和东京之间的开阔海域举行,为期三天。雅马哈在上一年的比赛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后,加入了两艘新摩托艇。比赛期间恶劣的天气条件迫使 16 艘船因倾覆或漏水而退出。完成整个比赛的唯一船只是雅马哈的两艘参赛船。参加本次比赛的船只成为雅马哈Stripe 18系列的模型,该系列生产了13年。

1960 年代是一个关键时期,见证了 HIFLEX 和 Stripe 等型号的诞生,它们将为 Yamaha 未来几年的设计指明方向。由于洋流和地形的性质,日本的海洋以天气和表面条件的极端变化为特征。平稳、平静的日子很少见。为了确保安全快速地穿越这些水域,雅马哈必须开发适合日本海洋条件的船只设计。

雅马哈于 1962 年 1 月首次推出了 HIFLEX 船艇设计。随后在 10 月的第 19 届东京车展上展示了条纹设计,并在展会的摩托车展厅的水池中展出。

HIFLEX 设计的开发基于“划船的乐趣”的概念。为了带出在海上划船的乐趣,雅马哈充分利用玻璃钢外壳结构的优势,为船体的横截面创造了光滑、优美的曲线形状。宽度设置为 1.5 米,使紧凑型汽车能够将其拉到拖车上。操控性得到了显着改善,因此该船可以像驾驶喷气式战斗机一样在水上自由操纵。川上源一总裁看到了这艘船清脆、高度灵活的机动性,并将其命名为 HIFLEX 14 (H-14)。

HIFLEX 14(于 1963 年 11 月推出)

Stripe 船艇的设计基于雅马哈在远洋比赛中的经验,打破了船艇设计师的刻板印象。

能够在大浪上航行的船体对于在开阔的海洋中赢得苛刻的比赛是必要的。在 Stripe 的开发之前,设计在船首的船体底部使用了一个大的上升,以减轻波浪的影响,并从中心到船尾轻轻上升。这是因为底部上升越平坦,阻力越小,加速度越大。然而,这种设计导致快艇在波浪之间比赛时跳跃。为了减轻触水时的冲击力,可以在船尾使用大的底部升高,这样可以在触水时提供更好的缓冲,但会降低底面的效率。出于这个原因,许多设计师确信速度和巡航舒适性不能在同一条船上共存。

推翻这种普遍接受的看法的船是 Bertram 31,它在美国被积极用于远洋比赛。船体的后部倾斜 25 度。深 V 型设计的先驱,斜线(船前后的曲率)和脊线(沿船体长度延伸的脊)以及底部的喷水导轨的柔和曲率使其成为可以同时实现速度和巡航舒适性。

Yamaha 的工程团队以 Bertram 31 为基础,创造了一个原始原型,并参加了摩托艇马拉松比赛。该船在验证其在比赛中的表现后被商业化。白色船体上的八根喷漆横梁非常显眼,川上总统将其命名为 Yamaha Stripe 18。

Stripe 18CR(1963 年 12 月推出)

.